近日,两条关于在校学生毕业实习的新闻引发热议:一是连日来,湖北省利川市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多名学生向媒体反映,他们的实习“变了味”。学校统一安排护理专业学生到位于仙桃市的健鼎电子实习,主要工作内容是加工、检测电子元器件。不仅是中医护理专业的学生,该校还将农艺等多个专业的学生,安排到武汉部分电子、汽车类企业实习;二是《新华每日电讯》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个地方的知名公司存在着“有偿实习”的歪风邪气,有些高校毕业生仅仅为了获取一个实习机会,就需要向个人或者中介支付数万元的费用。
学医的进电子厂实习,显然驴唇不对马嘴。但如此“错配实习”并非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比方说,学烹调与营养专业的,被安排到酒店洗碗;学旅游管理专业的被安排去酒店做保洁;学广告设计专业的被安排去电子厂拧螺丝等,简直杂乱无章。
好端端的实习俨然变味,以至于不少学生吐槽:“实习过程除了累,并没有什么实质性收获。
事实上,这不止是跨专业实习而已。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强制加班等问题时有发生,学生相关权益得不到保障。而一些企业为了降低用工成本,把实习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使用,学生实习中的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也时有发生,频繁遭遇吐槽。
耐人寻味的是,职校生“错配实习”已经错得离谱,让他们深受其害。高校生也遭遇“有偿实习”困境,找个实习岗位竟然要花数万元,而“有偿实习”已成产业链,让他们沦为收割对象,不堪承受。
职校生也好,高校生也罢,实习之路,如此“魔幻”,险阻重重。对此,不禁要问:还能好好实习吗?
“错配实习”是乱点鸳鸯谱,不仅让学生觉得“没身份”,无疑忽视了学生的感受,还违背了实习初衷,严重扰乱了常规实习,甚至容易滋生老师和校方借机拿好处费、“赚差价”,没有任何好处,只有坏处。
“有偿实习”产业链纯粹是把实习生当“敛财工具”,所谓的花钱“搞定”实习,不仅让实习生花了不该花的冤枉钱,还损害了实习和就业市场的公平正义,甚至可能影响国家和单位选才用才大局,危害不可小觑。
实习路上如此多险阻,学生权益难以保障,确实没法好好实习。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某些人和机构利益熏心,欺压盘剥实习生,不择手段从他们身上获取不当利益,吃相难看;另一方面,在校学生在实习期间,议价能力低,处于弱势地位。因严格意义上的实习属于教学活动,当事人之间不能建立劳动关系,实习生不受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一些企业为了降低用工成本,把实习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使用使然。
实习至关重要,教育部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就指出,“实习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对职业教育而言,实习更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没身份”的实习生,权益如何保障?
事实上,职业学校和实习单位要依法保障实习学生的基本权利,早已写入国家层面的相关规定里。教育部等八部门去年12月31日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实习岗位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或相近,原则上不得跨专业大类安排实习。“有偿实习”更是在禁止之列。
实习生不是失去保障的“羔羊”,以实习名义行用工之实当止。“有偿实习”的歪风邪气不能惯着,也绝不能“愿打愿挨”,相关黑色产业链必须铲除。
说白了,对此违规行为决不能姑息,必须强化问责机制,严格追究学校和相关实习单位的责任,严肃处理,震慑任性的学校,倒逼其守规矩,保护学生权益,让实习回归正确轨道,真正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和就业本领。
重要的是,随着普通高校其他学生实习的问题逐步凸显,同时针对暴露出来的法律法规滞后问题,有必要出台统一的针对实习生的保护或者实习的规范制定专门的法律规范,用法治的力量铲除实习路上的拦路虎和绊脚石,让实习生名正言顺,避免“错配实习”,杜绝“有偿实习”,实习生权益获得法律法规层面的保障,实习之路顺畅,最终才能回归正常轨道,让实习回归本位,才能学以致用。
说到底,好的实习能够与就业有效衔接,提高就业率和工作效率,解“错配实习”“有偿实习”之困,重在校企衔接,重在监管。可以说,企业、校方、管理部门都有责任。眼下,又是一年一度的高校毕业生实习、就业的高峰期,是该未雨绸缪,强化监管,敲警钟,杀鸡儆猴的时候了,千万别坐视不管。
每个实习生都是潜力股,不该沦为折翼天使。尽管实习路上险阻多成因复杂,但只要把实习生当接班人看待,解决起来就简单得多,也容易清除实习路上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关键是,就看如何对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