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三江之水筑宜宾,千年古镇倚长江
TUhjnbcbe - 2024/2/25 9:43:00
中科治白癜风疗效更显著 http://www.txbyjgh.com/

文/枕寒图/图虫创意

落地五粮液机场时,烈日当头,闷热是对宜宾的初印象。当车沿着高速公路驶向市区,当我们走过新城区,又抵达老城区,宜宾这座城市的拼图才逐渐在我眼前拼凑完整。

三江之水筑宜宾

长江万里奔流,不同河段被赋予不同名字,在源头是金沙江,在下游是扬子江,长江之名则始于金沙江和岷江交汇之地——宜宾三江口。

宜宾生于水,亦兴于水。春秋战国时期,李冰奉秦昭襄王之命治蜀,在当地设僰道通岷江建都江堰,将长年受水患之扰的成都平原变成“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当时被称为僰道城的宜宾藉着舟楫之便兴起,历经数个朝代,逐渐从边城发展为长江上游的商贸重镇。到了清朝,宜宾已是川南地区最大的物资集散中心,三江交汇处的合江门码头终日往来商船不断,民间用“填不满的叙府(宜宾的旧称)”形容当时的商贸盛况。如今航运重任已由合江门码头移交宜宾港。

江水环绕群山,桥梁连通两岸,构成不同于平原城市的独特生活空间——地图上相近的两个点只能通过迂回的方式抵达,传统的崭新的宜宾在行车路线上交错。穿梭在曲折的街道,老城区爬满岁月痕迹的商铺与民居匆匆掠过;经过沿江公路与江上大桥,远处的山峦之上有时是一组崭新的高楼,有时是一栋掩映在丛林中独享整座青山的住宅。新旧更替的宜宾在新时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建设繁忙,但本地生活仍是一派安逸清闲的景象。

宜宾人在江水间架起桥梁,串联三江两岸的经济与生活。

蜀琼两地的作息时间颇为相似,当地人都习惯日落后再出门纳凉觅食。一位司机介绍,宜宾人多是夜猫子,年轻人们推杯换盏到凌晨,纵使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家也习惯晚睡。我们于傍晚时分前往当地小有名气的夜市寻找美食,证实了他的说法:宜宾日照长而闷热,时至下午七点,晚霞仍在城市上空流连不去,街上行人寥寥可数,店里用餐的人也少,老板娘在门口享受片刻清闲,待夜幕降临后街上趿拉着拖鞋闲庭漫步的行人才陆续多了起来。

除了饮食习惯上的南辕北辙,蜀琼两地有着同样的“巴适”气质。人离开了熟悉的城市,又仿佛并未走远,不知巴适的四川人来到海南时是否也会感觉一丝亲切。

岷江之水酿名酒

中国白酒产区分布在水系发达之地,尤以长江上游产区酿造的白酒知名度最高,如五粮液、剑南春、习酒等。迥异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制造了土壤和水源的地域性差异,又间接影响酿造白酒所需的酒曲、粮食原料和酿造用水,最终塑造一个地区的酿酒方式与风味。

宜宾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终年湿润多雨、年较差与日较差小、土壤肥沃,拥有得天独厚的适合酿酒微生物繁衍的生态,由此孕育出了源远流长的酿酒文化——宜宾建城不过两千多年,酿酒文化却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当地出土的浮雕“厨炊宴饮图”、酒器“蝉纹青铜爵”与“红褐色小陶杯”等文物证实,宜宾早在战国时期已存在饮酒、酿酒习惯,民间也流传着“僰人酿蒟酱”等说法。自秦汉至明清,许多备受文人推崇的名酒皆产自宜宾,如窖酒、荔枝绿、重碧春酒、姚子雪曲等。唐代诗人杜甫尤其钟爱荔枝绿与重碧春,曾赋诗“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但世人更熟悉的还是由姚子雪曲改良而成的浓香型白酒五粮液。

据记载,宋代姚氏槽坊使用大米、高粱等五种粮食与源自岷江中心古河道的安乐泉水酿造出风味独特的姚子雪曲。酿造秘方先后传给温德丰槽坊的陈氏和利川永槽坊的邓子均,经过两代人筛选原料改良后所酿造出的“杂粮酒”品质更上乘。某一日,邓子均携杂粮酒赴宴,举人杨慧泉品尝后赞不绝口,痛斥“杂粮酒”之名埋没了好酒,建议邓子均更名为“五粮液”。

20世纪中叶,邓子均所经营的利川永联合长发升、德盛福、张万和等十余家槽坊一同建立五粮液酒厂,并继续优化五粮液的配方,最终将比例固定为高粱36%,大米22%,糯米18%,小麦16%,玉米8%。数千年的沉淀,造就了五粮液品牌的传奇,五粮液传统酿酒工艺于年被列入宜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宜宾也被授予“中国白酒之都”称号。

酒元素镶嵌在宜宾市各个角落,成为城市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翠屏区曾立有一座铜制酒樽雕塑;去年刚落成并投入使用的机场以五粮液命名,机场内外铺满五粮液品牌元素;夜市入口处随意摆放着一坛坛待售的自酿酒;造型宛若莲花含苞欲放的路灯的设计灵感亦源于酒——那是五粮液品牌标志倒置后的形状。不过,这些与被称为十里酒城的五粮液生态园相比,只是小巫见大巫,园区内“酒圣山”“安乐泉”“五粮液酒瓶塔”“白酒博物馆”等建筑与景点令人目不暇接,向到访的游客述说宜宾延绵千年的酒文化。

千年古镇倚长江

李庄古镇坐落在宜宾港下游,建镇已有千年之久,彼时是长江上游的水路驿站。湍急的长江水自三江口奔涌而来,途经古镇后又汹涌向东去。

李庄古镇中完好保存着大量明清四合院民居与庙宇,纵使是商业街,也是古朴的模样。

枕水而居的李庄古镇完好保存着大量明清四合院民居与庙宇,清一色的黛瓦灰岩、雕花木窗重叠了过去与现在的时空,纵使是商业街也是古朴的模样。一条青石板路起伏向前,树荫成片,两排青瓦商铺鳞次栉比,经营的内容多是李庄三绝:白肉、白糕与白酒。李庄白肉吃法简单,清煮后搭配蘸水食用,但刀工极为考究。《舌尖上的中国:古镇篇》写道,精湛的刀工可以将克猪肉切成50多片厚薄均匀的肉片。平日里遭人嫌弃的白肉经此法去繁就简后,被升华成了独特的美味,肥而不腻有清香。作者考究,白肉做法应是古已有之,为西南少数民族僰人研发。最外头的店铺以创始者自居,未知真假,但光顾者属实较多,白肉与酱料着实下饭。李庄白酒不同于五粮液,属于单粮酿造酒,酒厂仍延续着前店后厂的槽坊模式,三位工人在酒槽间忙碌着,无暇他顾。

长街连着许多羊肠小巷,探寻而去,一个融合年轻商业与古韵的世界呈现在眼前:颇具蜀南水乡风情的木板房相连成片,咖啡店、书店、民宿与民宅交替出现。有年轻团队在小巷深处开了咖啡书馆,与当地的建筑融为一体,初见时以为是景点,踏进去才发现是商铺。再往前,古旧的宅院或门扉紧闭,或敞开了一隅,但庭院深处无人烟。偶遇一位阿姨闲坐在大门前摇着蒲叶扇,面对游人的打量,仍然神情自若。

明清古建筑赋予李庄古镇独特的风貌,与同治大学的渊源又让这里多了一层抗战文化见证地的含义。抗日战争时期,遭受敌寇轰炸的各大学府被迫西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与南开大学迁往云南昆明,留下西南联合大学的传说。而同治大学经四次迁址后在李庄村民的邀请下来到蜀南。

同治大学的学院分布在李庄各处,面长江而建的东岳庙被用作同济大学工学院,而小巷中的祖师殿则是医学院旧址。建筑中已难以寻到当年的学习生活痕迹,唯有人物雕像与影像记录还能再现那个时代的学习氛围,苔痕上阶、绿意森然的院落成为游人小憩乘凉的去处。

同治师生只在李庄暂住了六年,他们的故事却在古镇传唱至今:医学院的一位教授查出了当地的食盐中含有氯化钡,是川南地区马脚瘟病的病因,使此病得以根治;有村民偶入医学院,撞见学生在解剖尸体,受到惊吓后落荒而逃,“下江北吃人”的说法不胫而走,为了让村民们了解医学院的学习内容,同济学院在当地举办了相关展览,为村民们解惑答疑……

离开古镇时,在绿意掩映中见到了李庄中学的校门。艰难岁月已经过去,同治大学早已迁回上海,但前人潜心求学的故事或许会继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李庄后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江之水筑宜宾,千年古镇倚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