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黄连大王徐泽刚
楚天都市报记者陈俊
名片
产品:黄连
产地:利川
特点:形如鸡爪,根茎集聚成簇,黄肥坚实。
长于深山,性味寒苦,药用价值极高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清心除烦、止吐杀虫的功效,这就是利川黄连。
初秋时分,楚天都市报记者走进利川黄连核心产区建南镇。踏访大山里的种植基地,品尝黄连加工的花茶,了解黄连大王的发展历程。
如今,大寒大苦的黄连已成为当地脱贫致富主导产业,由黄连衍生的民宿也方兴未艾。
亩产最高超公斤
利川城西北60余公里,蜿蜒的山路两边绿树成荫,这里就是被誉为中国黄连第一镇的建南镇。
一条小路通往山里,茂密的树林中可以看到大片的黄连基地,田中一排排黄连在山间的雾气中若隐若现,郁郁葱葱。几个药农正在地里来回锄草松土,不时把黄连抓起来看看生长情况。
54岁的徐泽刚正在大道角村的箭竹溪黄连专业合作社忙碌着,这个地道的农民,埋头潜心研究黄连栽培30多年,成为享誉一方的土专家,是当地有名的黄连大王。
徐泽刚告诉记者,年高中毕业后他归田务农。他认为,异常紧缺的中药材才是致富的法宝,尤其是“全身是宝”的黄连在当时供不应求。于是他另辟蹊径,大胆地连片承包了60亩责任地,搭建黄连棚。当时,村民们看到他一粒庄稼都没种,觉得他是个不务正业的年轻人,常常取笑他。徐泽刚却看准了这一产业。他请来20多个伙伴,一次性栽种了20亩黄连。到了第5年,他的20亩黄连一共加工出了多斤干货,卖了8万多元。
五年的艰辛劳作,徐泽刚从黄连地里捞取了“第一桶金”,也带动其他村民种植黄连。随着种植经验的积累,徐泽刚摸索出黄连高产栽培模式,每亩单产提高到多公斤,创下纪录。
合作社辐射户致富
年,在当地种植多年黄连后,徐泽刚牵头成立了箭竹溪黄连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共同脱贫致富。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有社员户,辐射带动户,辐射带动黄连基地亩。合作社黄连核心基地亩,年产销黄连吨,销售收入余万元。
说起种黄连给家里带来的变化,凤凰沟村50岁的村民唐良珍感慨不已,她丈夫患病儿子要读书,在徐泽刚帮助下种植了10亩黄连,技术指导是徐泽刚,连种苗都是免费提供。如今,医院上班,家里的收入也越来越稳定。
截至年底,在利川市建南、谋道、忠路、汪营等黄连主产乡镇推广“稻连轮作”栽连模式的规模累计达亩。参与农户多户,其中贫困户近户,户均种植黄连3亩以上。
年,箭竹溪黄连专业合作社销售收入达余万元,黄连成为建南镇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全镇黄连产值突破2.5亿元。
花茶增收民宿吸引候鸟
年起,箭竹溪黄连专业合作社将过去作为“废弃物”的黄连花苔开发、加工为特色农产品“黄连花茶”,实现了变废为宝。
同年,中国农科院特色蔬菜创新团队进驻,帮助推进黄连花茶新品研究,成功研制出预防“三高”疾病的“黄连花茶”“黄连花菜”和“黄连叶茶”。
据统计,每亩黄连可加工黄连花茶4公斤以上,市场售价元每公斤,平均每亩黄连一年可增收元。年,黄连花茶上线销售,收入达多万元,成为黄连产业创新发展收获的第一桶金。“过去,黄连花都被打掉,浪费了。一亩黄连,可采收斤黄连花,每斤收购价10元,一亩黄连每年可增收0元。”徐泽刚说。
建南镇现有黄连基地5万亩,按此计算,黄连花茶可为连农增收1亿元,相当于新增一个亿元产业。
不仅如此,黄连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康养避暑的民宿行业发展。年,数千重庆、武汉等地游客慕名到箭竹溪避暑休闲,“黄连+旅游”已在黄连产业链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