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4月21日讯(记者陈俊通讯员陶鹏)细雨如丝,水流湍急,一座古朴拱桥,掩映在雨后茂密树木之中。21日,记者在利川当地向导带领下寻访一座修建于明朝末年的石拱桥。历经余年风雨,拱桥完整无损屹立不倒。绝妙的是,此桥建于两条江河交汇之处,古时曾为城内繁华所在,如今远处高楼林立,记载沧桑巨变。
从利川城区出发,来到东城腾龙小学不远处,新建的河堤宽阔平整,清江缓缓流淌。沿着绿树成荫的小路,就能来到这座石拱桥前。桥上几株大树绿意盎然,枝叶繁盛几乎将桥面遮住大半,古朴而清新。桥下是两条河,发源于利川市元堡乡的忠孝河与清江交汇在此,从而出现了两条河交汇、江中现孤岛的天然奇观。由此,这座古老的石拱桥就被形象地称之为“两会滩桥”。桥头还有利川市政府年立的文物保护石碑。
利川市文物局局长孙孺介绍,据《利川县志》记载,两会滩桥修建于明朝末年。明始于年亡于年,即使按最保守的估算,它至少也有余年历史。在利川,此桥即便不是最老也会是最老之一。整整四个世纪,这座石砌之物以纹丝不动的姿态傲然而立,并亲眼目睹了数个朝代的依次更迭。难得可贵的是,它依旧不悲不喜,根基不移。只不过,岁月侵蚀,许多游龙翔凤的精美石雕,已经被堆积的厚厚泥沙深深掩埋。
或圆弧、或月牙、或悬链,单从外形上讲,中国的石拱桥都是大同小异,两会滩桥也概莫能外。只不过,历经四百余年风雨,石拱桥并未受到大的破坏,岁月并没有在它身上留下多少痕迹,这不得不让人感叹它的“驻颜有术”。
利川民俗专家谭宗派介绍,两会滩桥承载着一段厚重历史。
清朝以前,现东城城隍和岩洞寺一带是利川最为热闹的黄金地带。前者曾有香火旺盛的城隍庙,岩洞寺里也曾供有几尊铸造于宋朝时期的铜菩萨。那些年,此间人口密集、商贾云集,其繁华之状堪比清明上河图里的东京汴梁。忠孝河与清江既有灌溉之利又有护城之用,扼守其中的两会滩桥,就成为东入利川的交通要道。
进入清朝以后,利川城的中心开始向北推进,随后东渡口(现东门大桥位置)、中渡口(现黄石大桥附近)和西渡口(后被西门老桥取代)相继建成。如此一来,繁荣多年的两会滩桥便沉寂落寞,更兼隐于如今城区的偏僻之处,故不为外人所知。
在两会滩桥上游20米处,一棵老树已倒卧在河面上,河面也漂浮着一些雨水冲来的枯枝垃圾。利川市水利局局长刘亚鸿也来到现场,第一时间组织相关人员清理了树枝和漂浮垃圾,并表示今后要加大对此地的管理和保护,也呼吁广大市民要爱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
河堤也是慢行步道,偶有三两市民来此,走到拱桥边多会驻足流连片刻。指点议论一番,说着似水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