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莽群山,奇峰峻岭、山水画卷,逶迤向东。大巴山、巫山、武陵山脉汇聚于此,神秘而深奥。穷山恶水,是千百年来山里人的概括。华中凉都,是这十年的悄然之变。网络达人为这里提炼广告语:离东部最近的西部、离平原最近的高山。还有学者赞誉这里:优诗美地!
云雾高山一样的山,不一样的风景
一样的山,一样的水,不一样的风景。昔日,脸朝黄土、背朝天,肩挑背扛,穷乡僻壤谋生活。“烤的转转火,吃的洋芋果”,山里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国家脱贫攻坚之前,极个别农户因灾因病致贫,还过着贫寒的生活。这十年,当地人做梦也没有想到,过去的高寒山区,如今成为华中凉都、避暑胜地。那山,那水,那道道山梁,还有那熟悉的身影,仿佛一夜之间,换了人间。穷山恶水在山外人眼里幻化为青山绿水,寒冷的高山变成了一道道美不胜收的好风景。过去鬼都不愿意上门的山坳农舍,现在变成了一房难求。想到巴东野三关过夜或者小住几日,还得提前预订房间或者跟人家说好话,说好话都不一定有房住。高山避暑经济,发端于利川的苏马荡高山小镇,建设康养中心,兜售避暑商品房。苏马荡,引爆了鄂西恩施地区的避暑经济。巴东的野三关,后来居上。在巴东国营铁厂荒一带开发森林花海景区,建设梦源森林小镇。武汉、荆州、宜昌的,一拨接一拨的客人,上高山避暑纳凉。一花引来百花开。周边石马岭、白玉垭、高荒垭、石桥坪、穿心岩、柳家山、高阳寨等村落,也在省州县直单位的扶贫帮扶中发展农家乐、乡村民宿等与避暑经济相关配套的文旅产业。
回望大山。大山阻隔,不单单是阻隔了人们的视线和丈量世界的脚步,更是阻隔了山里人的宇宙观,总以为宇宙的尽头就在巴东城关或者在州城恩施。山里人总结:“穷”的叫苦连天“不是人不行,是地方不好啊!”
如今,不变的还是那个地方,变化的是出山的人少进山人多,大有蜂拥而至“华中凉都”的汹汹态势。
一样的方向,不一样的路
过去恩施下宜昌,只能步行山道弯弯的“银大路”(施宜古道),背脚打杵,来回要半个月。特别是冬天,更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山长水阔,山高路远,盼望发家致富,遥遥无期。
70年代,国家修通(初始是天然气管道)国道,野三关当仁不让成为恩施的陆路门户(东大门),车来车往,冷清的山里顿时热闹了起来。可是拓荒之初,极少数人野蛮愚昧,“车匪路霸”惊险剧情偶有上演,“吃饱饭,加足油,野三关莫停留!”成为南来北往货运车主的警示语。年年头年尾,沪渝高速宜恩段建成通车、宁蓉铁路宜万铁路建成通车。
路通,心顺,空气也变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穷的只剩下空气了!”,一句对穷山恶水的诅咒,祖辈们怎么也没想到,后人们开始靠“卖空气”赚钱,今天把劣势“吃”成优势。从来就没有感觉或者开窍到高海拔、天气寒冷,有一天也会成为发财的好宝贝。“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理论在这里得到现实版印证。“世界上免费的只有阳光和空气”的心灵鸡汤,在鄂西高山被彻底颠覆。高寒山区,变避暑胜地。“卖空气”,已经成为鄂西人新的生意经。
“两路”的穿山越岭,大山深处听见了京腔汉调,听见了车轮沙沙向前的声音,仿佛听见了世界的心跳。山里人感喟:环境束缚,以羽扣钟,力不能及。环境改变,聪明才智迸发,早上起来一开门,阳光照进来,神清气爽,活得有滋味。
土家族美食“金包银”
一样的乡村,不一样的烟火
学会了做生意。过去路边经济,少数人靠宰客发财,宰一个是一个。如今,学会了做生意。不光是开发建设避暑康养商品房,还注重开发包装农家乐、乡村民宿,吸引客人停留或者长停、长住、长留。做生意也灵活多样,可以买房,可以租房,可以食宿套餐,也可以自己动手体验乡村原生态生活......生意心平气和地讲,童叟无欺,价格公道。生意不成仁义在,高山人骨子里蜕变,学会了与世界对话。
土家族摆手舞
来吧!酷暑夏日,这山里海拔—,平均气温22℃,走到哪儿,清风徐来,凉爽之极。你可以关掉空调,打开车窗,穿梭原始森林,深深地吸吮高负氧离子的空气;你可以徜徉在花海里,来个度华丽转身,全方位拍抖音视频;你可以穿行“穿心岩”,拨云见日,眺望一望无际的浩瀚苍穹,遥想你的诗和远方;还可以与当地土家群众,日白聊天,分享他们满口溢香的土腊肉、土山鸡,还有那金黄金黄的炕洋芋,品尝他们的三峡窖、摔碗酒,肆无忌惮地跳起摆手舞,放开喉咙喊山歌......
避暑,带你上高山啰!!
图片:来自百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