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稳态:在外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机体内环境各种理化因素的成分、数量和性质所达到的动态平衡状态。2.有效通气量:平静呼吸时,每分钟进入肺泡参与气体交换的气量称为肺泡通气量(即有效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指静息状态下单位时间内进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3.抗体:在抗原刺激下由浆细胞产生的具有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受体:是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识别化学信号并与之结合的成分。4.组织性缺氧:因组织中毒、细胞损伤等因素引起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引起的缺氧。缺氧——当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时,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5.正常菌群:指寄居与人类皮肤,黏膜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内,在正常情况下对人无致病作用的菌群。6.炎症介质:指一组在致炎因子作用下,由局部组织或血浆产生和释放的,参与炎症反应并具有致炎作用的化学活性物质。7.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为炎症。8.肠外营养:通过静脉途径给予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已达到营养治疗的一种方法。9.九分法:胺体表面积9%的倍数来估计体表解剖分区面积的方法,用于估计烧伤面积10.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散的内分泌细胞和某些神经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11.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12.血清:血液凝固后析出的蛋黄色透明液体,称为~13.DNA复性:指在适宜条件下,如温度或PH值逐渐恢复到生理范围,分离的DNA双链可以自动退火,再次互补结合形成双螺旋的过程。14.椎间孔:是由相邻椎骨上下切迹围成,内有脊神经15.同工酶:具有相同催化作用,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各不相同的一组酶称为~16.高脂血症:指血浆中的脂类有一类或几类浓度高于正常参考上限的现象。17.营养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应的氨基酸,称为~18.顺应性: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19.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20.凋亡:指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主动性死亡。21.糖异生: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22.抗原: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形成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23.膀胱三角:在膀胱底的内面,位于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此区粘膜与肌层紧密相连,缺少粘膜下层组织。无论膀胱处于空虚或充盈时,粘膜都保持平滑状态。此区是膀胱结核和肿瘤的好发部位。24.心脏杂音:指除心音和额外心音之外,由心室壁,瓣膜或哦血管壁振动产生的异常声音。25.鼻旁窦:鼻腔周围颅骨内一些开口与鼻腔的含气空腔,共4对,即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26.酮体:指脂肪酸在肝内进行正常分解代谢时所产生的特殊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种物质。27.癌基因:指在体外引起细胞转化,在体内诱发肿瘤的基因。28.主动转运:指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29.基因表达:指基因转录及翻译的过程,即生成具有生物学功能产物的过程。30.毒性反应: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31.心包摩擦音:指由于炎症或其他原因导致心包纤维蛋白沉着,使脏层和壁层心包表面粗糙,在心脏搏动时发生摩擦而出现的声音。32.胆总管:肝左右叶的左右肝管出肝门后汇合成为肝总管,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33.后遗效应:指药物停用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药理反应。34.胸膜摩擦音:胸膜发生炎症时,表面粗糙,呼吸时脏壁两层胸膜相互摩擦产生振动,触诊时有胸摩擦感,听诊时所闻及的声音称为~。35.主动脉瘤:主动脉口周围的纤维环上附有三个半月形的瓣膜称为~36.黄斑:在视神经盘颞侧约3毫米稍偏下方,有一黄色区域称为~37.免疫应答: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38.梗死: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流阻断,又不能建立有效的側支循环而发生的坏死,称为~39.变态反应:又称超敏反应,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40.耻骨联合:由两侧耻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构成的耻骨间盘连结而成。41.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42.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43.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和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44.输液微粒: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不溶性)颗粒杂质,其直径在1~15μm,少数可达50~μm。45.缺氧:当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时,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发生异常变化,此病理过程称为~46.牵涉痛:内脏疾病引起同一神经节段支配的体表皮肤疼痛或痛觉过敏。47.超敏反应:某些抗原或半抗原物质再次进人致敏的机休,在体内引起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过去曾称为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48.脑死亡:又称全脑死亡,包括大脑、中脑、小脑和脑干的不可逆死亡49.首关效应:又称首关消除或第一关卡效应。某些药物在通过肠系膜及肝脏时经受灭活代谢,使其进人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过程.50.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潴留而出现肿胀时。51.隐性黄疸:血清胆红素的浓度正常为1.7~17.1umol/L,血清胆红素浓度达到17.1~34.2umol/L时,虽然超过了正常范围,但皮肤、黏膜、巩膜无黄染,称为~52癫痫持续状态:指一次癫痫发作30分钟以上,连续多次发作,发作期间意识或神经功能未恢复正常水平53.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54.发热: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55.胸腹联合伤:闭合性或开放性联合损伤,无论膈肌是否穿破,都可能同时伤及内脏,这类多发性损伤,称为~。56.腹膜刺激征: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是腹内脏器破裂后出现的主要体征,称为~57脑膜刺激征:指脑脊膜及神经根受刺激而引起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58.颅内压增高:颅腔内容物的体积超过了颅腔可代偿的容量而引起的临床病理综合征59.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目标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60.护理程序:是一种系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分为评估护理诊断计划实施评价。61.健康: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62.医院内感染:指入院时就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医院获得而出院后发病的感染。63.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滴入静脉的治疗方法。输液微粒污染:指在输液过程中,输液微粒随液体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过程。64.心肺复苏:是指针对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和心脏骤停所采取的一系列重建和促进心脏、呼吸有效功能恢复的措施65.外科感染:指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在术后或创伤后的感染。66.主动卧位:是指患者自身活动自如,体位可随意改变67.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改变卧位的能力,躺在被安置的卧位。68.被迫卧位:病人意识清晰,有改变卧位的能力,由于疾病,治疗的原因,被迫采取的卧位。69.消毒: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芽孢外所有的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达到无害化。70.灭菌: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致病的非致病的,以及细菌的芽孢。71.无菌技术:在医疗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物品不被污染,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或传播给他人的一系列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医院内感染的一项重要基本措施。72.隔离:将传染源传播者和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和特殊环境中,防止传染病病原体向外传播,保护高度易感人群免受感染。73.压疮:指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压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组织溃烂坏死。74.冷热疗法:是利用低于或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人体表面,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和内脏器官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改变机体各系统体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目的。75.基础体温:是指人经过6—8小时的睡眠以后,比如在早晨醒来,体温未受到运动饮食或情绪变化影响时所测出的体温。基础体温通常是人体一昼夜中的最低体温76.稽留热:体温持续升高达39.0-40.0°左右,持续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伤寒,肺炎球菌性肺炎。77.弛张热:体温在39.0°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达1°以上,最低温仍超过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78.间歇热: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出现,发热时骤升达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很快下降至正常,经数小时或数天又再次发作,见于疟疾。79.不规则热:体温在24小时内变化不定,见于流行性感冒,肿瘤性发热等。80.血压: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81.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搏出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82.贫血: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临场表现为面部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83原发性高血压:一种常见的以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的临床症候群,以BP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84.高血压危象:发生在高血压病过程中的一种特殊临床现象,它是在高血压的基础上,周围小动脉发生暂时性强烈收缩,导致血压急剧升高的结果。85.间歇脉:在一系列正常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搏动,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称为~。脉搏短绌: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见于心房纤维颤动。86.呼吸困难:患者主观上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87.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88.潮式呼吸:即陈施呼吸,是一种呼吸节律的改变。呼吸由浅慢到深快,然后再由深快到浅慢,之后经过一段呼吸暂停,在开始如上的周期呼吸。89.间断呼吸:又称毕奥呼吸,表现为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个短时间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90.肺水肿:过量的液体积聚或溢入肺泡腔内称为~91.鼻词法: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经管灌注流质食物和水及药物的方法。92.尿路刺激征:各种理化因素刺激而引起的尿频尿急尿痛称为~。93.导尿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无菌导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出尿液的方法。94.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大道确诊和诊疗目的的方法。95.保留灌肠:自肛门灌入药物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96.洗胃法:是将胃管插入患者胃内,反复注入和吸出一定量的溶液,以冲洗并排出胃内容物,减轻或避免吸收中毒的胃灌洗方法97.意识障碍:指个体对外界环境的刺激缺乏正常反应的精神状态。98.昏迷: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主要是大脑皮质与中脑的网状结构发生高度抑制的一种病理状态。99.长期医嘱: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上,当医生注明停止时间后失效。.临时医嘱:有效时间在24以内,一般只执行一次,应在短时间内执行。.长期备用医嘱:医生直接写在长期医嘱单上,需要时护士每次执行后在临时医嘱单上记录,注明执行时间并签全名。.临时备用医嘱:医生直接写在临时医嘱单上,12小时内有效。过期未执行自动失效,由护士红笔注明未用.终末消毒:对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对其住过的病室,用物及医疗器械进行的消毒。.交替脉:脉搏一强一弱交替出现而节律正常,是由心室收缩不匀所致,是左心衰竭的重要体征.奇脉:吸气时脉搏显著减弱或消失,是由于心包腔内压力升高使心脏舒张充盈受限所致,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肺水肿:过量的液体积聚或溢入肺泡腔内称为~,常见于急性左心衰.肺源性呼吸困难:指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病人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吗,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异常,严重时出现鼻翼扇动,端坐呼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的慢性病变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加重,造成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歇的心脏病。.支气管扩张: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损坏管壁,导致支气管管腔扩张和变形的慢性化脓性炎症,临床上以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为特征。体位引流:利用重力作用使肺支气管内的分泌物排出体外,又称重力引流。.心源性呼吸困难:由于各种原因的心脏疾病发生在左心功能不全时,病人自觉呼吸时空气不足,呼吸费力的状态。.心源性水肿:由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体循环静脉淤血等原因,使组织间隙积聚过多液体所致。.心脏骤停: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心力衰竭:指各种心脏疾病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心排出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器官,组织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的一种临床综合症。.心律失常:各种原因引起心脏冲动起源或冲动传导的异常导致心脏的节律和频率的改变,称为~。.心房颤动:心房内产生极快的冲动,心房内心肌纤维极不协调的乱颤,心房丧失有效的收缩。.心绞痛:在灌装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短暂急剧缺血,缺氧引起的临床综合症。.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也可发生在食管下端,胃空肠吻合口周围。由于溃疡的形成和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为~。.肝硬化:由各种病因长期反复作用引起的广泛肝细胞变性坏死,造成严重的肝脏血液循环障碍和肝细胞的功能丧失,肝脏逐渐变硬变形而发展为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所发生的癌肿。.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以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为主要临床表现。.肺性脑病:肺性脑病又称肺心脑综合征。是慢性支气管为并发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及肺功能衰竭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及脑循环障碍。.肾积水:是由于尿路阻塞而引起的肾盂肾盏扩大伴有肾组织萎缩。.慢性肾功能衰竭:指各种原因造成的肾实质损害进行性损害,致使肾脏不能维持基本功能而出现的代谢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血尿:将尿液离心沉淀后,在显微镜下每高倍视野有2个以上的红细胞或12小时尿红细胞计数50万个时.缺铁性贫血:是由于存在于骨髓,肝,脾等组织中的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红细胞生产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急性并发症。是血糖急剧升高引起的胰岛素的严重不足激发的酸中毒。.VitD缺乏性佝偻病:由于体内VitD不足引起的钙,磷比例代谢失常以致钙盐不能正常沉着在骨骼的生长部位,最终发生骨骼畸形。.法洛四联症:一种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以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为主要临床特征。.药物血浆半衰期: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或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从而引起一个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新生儿期:指胎儿从子宫娩出后脐带结扎起至生后满28天。.围产期:指怀孕28周至产后一周这一分娩前后的重要时期。.流产:妊娠于28周前终止,胎儿体重少于0克,称为流产。.早产儿:胎龄到达28周,未满37周,体重在1kg-2.5kg以下的活产婴儿。.菌血症:少量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迅速被人体防御系统所清除不引起或引起轻微而短暂的全身反应。.败血症:病毒进入血液,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造成机体严重损伤,引起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组织繁殖后,细菌不入血,而是外毒素进入血流,使机体致病称为毒血症。.肿瘤:指机体细胞在各种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单纯性甲状腺肿:是由于摄碘不足,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低,使垂体前叶分泌大量的促甲状腺素,促使甲状腺呈代偿性肿大。.预防接种:把疫苗接种在健康人的身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预防接种抗体,获得特异性免疫.等渗性脱水:水和钠成成比例丧失,血清钠和细胞外液渗透压保持于正常范围。因细胞外液量迅速减少,故又称急性脱水或混合性脱水。.脓肿:组织发生液化性坏死,液化形成的局限性脓液聚集,四周有完整的纤维性脓腔壁。.麻痹性肠梗阻:肠管因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后而出现蠕动抑制,致肠内容物不能有效的运行而形成的梗阻现象,称为麻痹性肠梗阻。.反常呼吸:在吸气时胸壁软化内陷,呼气时软化胸壁凸出。.腹外疝:指腹内脏器或组织经腹壁缺损或薄弱处,向体表凸出形成包块的总称。.连枷胸:严重的闭合性胸部损伤导致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使局部胸壁失去肋骨支撑而软化,并出现反常呼吸即吸气时软化区胸壁内陷,呼气时外突称为连枷胸。.胸腹联合伤:闭合性或开放性胸部、腹部损伤,无论膈肌是否穿破,都可能同时伤及脏器,这类多发性损伤,称为~..脑疝:是颅内压增高的晚期并发症。颅内压不断增高,其自动调节机制失代偿,部分脑组织从压力较高向压力低的地方移位,通过正常生理孔道而疝出,压迫脑干和相邻的重要血管和神经,出现特有的临床表现并危及生命。1、口服给药法:是最常用、最方便、又比较安全的给药方法,药物经口服后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的目的。2、临终关怀:是指由社会各层次(护士、医生、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以及政府和慈善团体人士等)组成的团队向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一种全面的支持和照料。3、留置导尿术:是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4、给药:即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其目的包括治疗疾病、减轻症状、预防疾病、协助诊断以及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5、膀胱冲洗:是利用三通的导尿管,将溶液灌入到膀胱内,再借用虹吸原理将灌入的液体引流出来的方法。6、注射给药法:是指将无菌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体内的方法。7、皮内注射法:是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8、皮下注射法:是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9、肌内注射:是将一定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1、雾化吸入法:是应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细小的雾滴以气雾状喷出,使其悬浮在气体中经鼻或口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2、静脉输血:是将全血或成分血如血浆、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等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3、自体输血:是指术前采集患者体内血液或术中收集自体失血,经过洗涤、加工,在术后或需要时再回输给患者本人的方法。4、濒死期:又称临终期。是临床死亡前主要生命器官功能极度衰弱,逐渐趋向停止的时期。5、临床死亡期:是临床上判断死亡的标准,此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已由大脑皮层扩散到皮层下部位,延髓处于极度抑制状态。
护士资格、护师、主管、高级考试备考群,
请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