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寻访千年古盐道上有秘境,发现一个世外
TUhjnbcbe - 2021/8/10 23:09:00
北京治疗白癜风会痛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30334.html

6月14日,当云阳县城迎来新一天的曙光时,记者一行正沿着云安至湖北利川的古盐道前行,新津口、普安、磨刀溪、蔈草……

这条盐道曾是当地社会经济的大动脉,大量客商、挑夫和马帮,来往于此,云安盐厂的食盐由此输送到湖北利川、恩施甚至更远的地方。

只是,随着公路和铁路的贯通,当年绵延上千公里,多由青石板和麻石块铺成的古盐道,如今大多已被废弃在荒郊野外。沿途的古镇中,盐道偶有残留,也多被水泥沙石所覆盖,踪迹难寻。

▲巫山县境内的崖壁古盐道。

骡马古道

马蹄声声待客来

“岐耀山,树参天,担子客,走三天,路窄险,腿脚软,怕匪劫,心胆颤……”

午时,地处岐耀山山麓的云阳县耀灵镇东营沟附近,有担子客(当地对挑盐人的俗称)的歌谣伴着骡马脚踏青石板的蹄声传来。

“找古盐道,你们算来对地方了。”树荫下,谭伯清、谭登兵两兄弟抹一把额头的汗,“我们这里的古盐道怕还有10几公里长哦,也经常有人走。”

两兄弟是这条古盐道上的常客。他们用骡子帮村民驮货,每匹骡子每次载货斤左右,从岐耀山脚的三岔河到山顶的岐山草场,单程要走4个小时,每匹骡子收费元。“这里交通不方便,这条道还是大家出行的重要通道。不过路不太好走,我们一天就只能走一个来回。”谭伯清说。

▲谭伯清、谭登兵两兄弟牵着满载货物的骡子走在古盐道上。

耀灵镇党委书记邓茂建介绍,云利古盐道在耀灵境内现存15公里多,从三岔河一直到利川穿心店。古盐道历来是渝(川)鄂两省商贾必经的要道,从位于东陵沟逍遥坟处的碑刻上考证,古道已有多年历史。

旧时的耀灵,山险路陡,丛林密布,劫匪众多,尽管险象环生,盐商、担子客却不惧艰险,或几人同行,或十多人一起,从鄂西挑来大米、猪崽、桐油,停在耀灵猪屎坝。卖去货物后,他们会穿过泥溪沟,爬上水磨梁,抵达老县城,买下盐巴原路返回,再经清水入利川。老人们熟记于心的民谣也见证了当年云利古盐道上的险象——挑盐担子客,路上停不得。劫匪拦路抢,奔到耀灵歇。

▲云阳县耀灵镇东营沟附近的“幺店子”。

当年的东营沟是古盐道上的重要驿站。69岁的村民余中问如今仍居住在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幺店子”(旧时背盐人住的客栈)老屋里,他回忆,“幺店子一天要接待上百人歇脚吃饭。”

直到年前,东营沟仍有近千人居住,古盐道仍然是附近村民往来的重要通道。

“东营沟海拔超过千米,出行不便,年搬了多人下山。”邓茂建介绍,如今搬下山的不少人都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比如村民陈方于,下山后养了30几头牛,每头能赚0元左右;村民余绍兵的山羊养殖合作社就在古盐道边上,现在有多只羊、多只鸡……

▲云阳县耀灵镇东营沟附近古盐道仍然是附近村民往来的重要通道。

“古盐道还有人在走,不过今后走的人会越来越少了。”谭伯清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三岔河到岐山草场的机耕道修通,很多村民都买了摩托车甚至汽车,找他们驮运货物的人越来越少,“听说机耕道很快要硬化了,到那时候我们就可以彻底休息了。”

邓茂建介绍,三岔河到岐山草场的路硬化后,将连接云阳龙缸景区和万州潭獐峡景区,并形成旅游环线,能够有效拉动沿途的经济发展,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一山之隔

新路何时到山村

离开东营沟,沿着古盐道继续前行,记者一行来到利川柏杨坝镇鱼皮村。

鱼皮村,地处渝鄂之边,毗邻奉节和云阳,与恩施大峡谷连界。自古以来,这里就是盐贩和挑夫们的必经之路。在村子的后山,有一条从山脚到山顶的石梯路,蜿蜒而上有多米。该石梯宽1.2米,可容骡马通过。在村民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沿石梯向上攀爬,一路上,只见丛林茂密,野花绽放,百鸟嬉戏,景色异常秀美。

“桑木扁担两头尖,上挑桐油下挑盐。脚板磨起血泡泡,肩膀痛得直叫唤。”正当记者一行爬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时,又听到村民唱起了粗犷豪迈的挑盐歌。

村民介绍,他们的祖辈当年就是这样一边唱着歌,一边挑着盐行走在这青石铺就的古盐道上。

至今,在古盐道旁仍立有一块石碑,上书“万古不朽”四个大字。下面则是密密麻麻的姓名,主要记载了捐资修建这条道路的人。“……今鸡公岭一带,地势险峻,界连利楚,一路上至湖广,下通川境,乃行族往来之要道也……”落款为“大清道光九年小阳月”。

爬到半山腰,前面带路的村民提醒,马上就要到寒婆岭了,每人须捡一根柴。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当地有一个传说。解放前,岭上有一位婆婆,搭了个茅棚为过往的担子客提供茶水。但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老婆婆冻死了。为了纪念这位老者,村民就把此地命名为寒婆岭,凡有路人经过,都得捡一根柴放在这里,以示对死者的纪念。到了每年冬天下雪的时候,路人就会把这些干柴点燃,一是这时不易引发山火,二是寓意让寒婆取暖,寄托人们对老婆婆的思念。

爬到岭上,记者看到路边果然有不少干柴堆积。

“我们这个村不通公路,大家出行都还是要走这条古盐道。走的人多,所以在这里放干柴的人也多。”说起现状,村民有些无奈,鱼皮村与恩施大峡谷只有一山之隔,却因为交通闭塞,无法分享恩施大峡谷旅游带来的经济发展,村民收入也普遍低下,他们希望能把鱼皮村到恩施的公路修通,把游客引过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红崖秘境

往来通行皆古道

告别淳朴的村民,离开鱼皮村时,已是15时左右,过柏杨坝镇不久,记者一行就进入了奉节县境内。

▲因四面皆是高耸的土红色崖壁,被称为“红崖”。

此行的目的地,是奉节县吐祥镇樱桃村七组,地处重庆和湖北交界的石笋河峡谷深处,因四面皆是高耸的土红色崖壁,这里也被称之为红崖。

进出红崖有3条路,不过,每一条路都是宽不过30厘米的“毛毛路”。

一条,向上攀爬,抵达樱桃村其余地区,全长不过1公里,海拔落差却超过米,几乎是直上直下地悬挂在红崖崖壁上;一条,向下延伸,全长约1.5公里,趟过宽约30米,水流湍急,水深齐腰的石笋河后,能够抵达湖北省利川市水井乡葫芦滩;一条,沿着石笋河峡谷溯河而上,全长3公里多,却穿行在悬崖峭壁间,路旁就是万丈深渊,此路连接奉节到利川的省道。

▲村民李家兵背着沉重的背篓努力向上攀爬。

“听老辈子讲,这些路就是以前的盐道。云安、鱼腹浦的盐从这里背往湖北利川、恩施等地。”明清时期,村民李家兵的祖辈随“湖广填四川”而迁居红崖,迄今已有几百年历史,“人最多的时候,有近30户人家,多人,那是红崖最好的年头”。在那个一切都靠肩挑背扛的年头,地处盐道重要节点的红崖确是世外桃源般的美好世界。

随着社会进步,时代变迁,红崖的盛世已一去不复返,许多人搬离了红崖,只留下现今的7户人家,20几口人。

“山好水好,养的猪、鸡子都比外面的好吃些。水果蔬菜也长得好,还没得污染。”红崖壁上,走完“人户”的李家兵背着近80斤重的物品,小心翼翼地在崖路上向下挪动,“这里叫小圈口,因为太陡,摔死过好些羊子,要慢点哟。”

其实,即使李家兵不提醒,记者也丝毫不敢大意。空手下崖,我们已是汗湿脊背,双腿打颤。

▲李家兵背着沉重的背篓攀爬在险峻的山路上。

交通如此不便,有没有办法能够解决?

“修条‘麻麻路’进来就都解决了!”李家兵说的“麻麻路”,指的是宽约1.2米的机耕道。村民们建议,修一条“麻麻路”,连接河对岸葫芦滩的公路。

“想了很多办法,但几个方案都存在问题。”樱桃村支书贺传荣介绍,针对红崖的困境,村里就出台过两个修路的方案,但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施,“费用、环境等等都是要考虑的问题。”

夜已深,红崖有雨落下,记者在李家兵的老屋里席地而眠。待天明,已有千百年历史的古盐道,将是记者离开红崖的必经之路。

来源:重庆日报

记者牛瑞祥陈维灯张亦筑谢智强

编辑汤寒锋 竹琳

审核袁尚武

——————推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寻访千年古盐道上有秘境,发现一个世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