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来源:央视网
9月17日,利川市凉雾乡继昌村沿河的大片水田里,勤劳的村民采摘着莼菜,一片片叶圆茎细、质柔嫩滑的莼菜芽在指尖欢快跳动,跃入她们身前的篮子里;田块上方,疏密有致的“网棚”上,一只只白鹭翩翩起舞,构成了一幅祥和的田园美景图。
此情此景,与年有着天壤之别,当时利川佛宝山产区莼菜大面积齐根腐烂,近亩绝收,邻近的产区也不同程度出现这种“怪病”,利川的传统名品莼菜,生产遭遇灭顶之灾。
是什么拯救了莼菜产业?连日来,农村新报全媒记者走进利川田头和车间,找寻这一产业涅槃重生的奥秘。
名牌产品突遭厄运
利川是中国现存野生莼菜原始群落的栖息地。上世纪八十年代,莼菜“野转家”栽培试验在利川取得成功,此后,莼菜成为当地出口创汇的“明星”,至年,莼菜年创产值多万元。年,利川市被授予“中国莼菜之乡”荣誉称号。
市场的俏销,驱动一些人打起了赚快钱的主意:有的违反栽培规程,滥用农药;有的未建好保护设施,在裸田里种植,使周边普通农田里的残药剩肥浸染进莼菜田;有的贪图小利,竟在莼菜田下电网捕鱼,导致鱼、虾、鳝等莼菜害虫的天敌几近灭绝;有的偷懒省事,违反莼菜采摘6至8年必换苗的规律,连续采摘20多年不换苗,使莼菜生理活性降低,失去抵御病虫害能力。
灾难终于在年爆发,传统产区莼菜大面积齐根腐烂,产业迅速萎缩,莼菜收购价从两三元提高到5元/斤,还是收不到货。省农科院蔬菜首席专家邱正明到现场“问诊”,发现全是长腿水叶甲等害虫惹的祸:它们啃食莼菜嫩茎和须根,造成植株伤口溃烂,大量染病死亡。
逼出来的绿色药方
如何拯救莼菜产业?市农业局展开会商。总农艺师邓楚洪认为,莼菜死亡,表象是虫害,根源在于急功近利,生态严重失衡。药方只有一个,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找回失去的平衡。
外地正在兴起的稻渔共生技术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年初,这一技术在凉雾乡试行。乡农技中心主任黄震清楚地记得当时的药方:一亩莼菜田里,鱼苗总数控制在正常鱼塘的十分之一,让草鱼、鲤鱼、青鱼、泥鳅、鳝鱼等吃掉大部分杂草、害虫,排泄的粪便还是很好的有机肥,用食物链维持莼菜田生态平衡,扼制病虫害。
清澈见底的莼菜田里,刚放养的小鱼,常引来白鹭等鸟儿偷食。农技人员又出妙招,在田块上方布下疏密适度的“天网”,既防鱼儿被偷吃,又避免误伤鸟儿。
牵头试验的睡芙公司负责人谭明富非常认可这一模式:不打药施肥,还可收获些鱼货,一块田有了两项收益,一亩莼菜可卖元,生态鱼货可卖元,划得来。
初见成效的做法很快得到利川市委、市政府的“背书”:年5月,利川市与中南民族大学签订莼菜研究合作协议,该校生科院博士龚汉雨负责这项研究。龚博士和他的团队深感责任重大,他们把全世界的莼菜品种都弄来了,在利川建设莼菜种子资源圃,优选品种,推动莼菜从无性繁殖走向有性繁殖,为更大规模发展提供支撑。
再成富民大产业
绿色理念的贯彻确立,让全市莼菜基地很快得到恢复性发展。睡芙公司流转多亩水田,建起莼菜标准化种植核心示范区,并严格按《利川莼菜》省级地方标准和《利川莼菜种植规程》种植。谭明富说:“莼菜鲜叶收购后,以叶面直径大小分为小、中、大三级,对应不同的市场需求。”现在,该公司前两种规格的莼菜以每吨8万元以上的价格出口日本,并基本占领国内70%的鲜货市场。
中南民族大学协助多仁多、山野等公司研发莼菜深加工。“山野莼露、莼菜饼干等开袋(罐)即食产品较受欢迎,山野莼露上市不久,就已销售10万多瓶。”该校生科院院长覃瑞说。
政府再次成为这一发展理念的靠山和推手。市长张涛介绍,验收合格的莼菜田,市政府每亩补助元,若是莼渔生态种养,每亩再补助元,后期还将奖励取得重大推广、研发成绩的莼菜企业。
产业链上的农民再次笑逐颜开。继昌村11组贫困户邬龙忠,年起,跟着睡芙公司学习“莼渔共生”技术,发展近6亩莼菜,头年纯收入就过2万元。如今,全市莼菜基地恢复至2万亩,辐射近3万农民,年总产值已突破2亿元。
据中央电视台预告,9月22日晚,利川莼菜作为湖北省唯一被推荐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将走进CCTV-7《丰收中国——丰收购物节》跨屏互动晚会。恩施州委常委、利川市委书记沙玉山期待,利川莼菜能像“利川红”一样再次爆红。
利川莼菜产业这一生态发展的生动实践,将给人们的发展观、价值观和财富观带来一次全新的绿色洗礼。
文章来源:农村新报
编辑|向俊锦审核|吴向海审签|傅小棠
业务合作:-
往期回顾
“一会一节”圆满落幕,闭幕式晚会完整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