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四省区将建立行政首长协调机制
定期研究协调跨省区基建、产业布局及区域协调发展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在国新办举行的 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新闻发布会 上表示,将建立东北行政首长协调机制。专家认为,该机制的建立将有利于解决东北四省区内部的重复建设,协调发展。
首提行政首长协调机制
张国宝昨天说,东北老工业基地包括传统的东北三个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在内。这三个省和一个自治区同处于一个经济发展区,它们在传统的经济联系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面临着共同发展的问题和矛盾。如果这个区域内的不同行政区划内的发展规划不能很好地进行衔接和协调,就会导致条块分割,产业结构趋同,有关生态环境保护也会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因为它们的河流、铁路都是相通的,电也是同一个电。
张国宝认为,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各个省市,都有相互协调,衔接好发展规划,避免条块分割,避免产业结构趋同的任务。所以在振兴的过程当中,东北地区的三省和一个自治区都感觉到有必要对一些重大的问题,在行政首长层面进行协商,进行定期研究,来具体协调跨省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产业布局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并且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所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讨论和协调,提出意见和建议。所以,把成立 东北行政首长协调机制 ,首次写进了国务院33号文件。
这个协调机制在文件当中的第25条,表述为建立东北地区四省区行政首长协调机制,定期研究协调跨省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产业布局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并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重大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
2003年,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随后组建 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 ,组长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担任 东北办 主任。张国宝担任主任期间曾表示, 东北办 的存在意义并非搞项目,而在于 思想解放、体制创新、机制创新 。
在2008年3月的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中, 东北办 被撤销,相关职能被纳入国家发改委,设立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东北振兴司,司长由文振富担任,但仍由张国宝分管。温家宝曾于2008年全国两会时表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工作不会削弱,只会加强。
协调机制不是行政组织
就东北行政首长的协调机制,早报采访了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吉林省政府调查研究室宏观处处长刘庶明研究员,其在2003年1月提交《东北再造》报告,被媒体称之为 东北再造 第一人。
刘庶明表示,在公共交通、生态保护等方面,依靠行政首长的协调机制容易解决,而且符合各自的长远利益。
但竞争性产业建设、产业布局等方面,各省区有各自的利益,刘庶明认为, 区域之间适当地重复建设,有利于竞争。 在刘庶明看来,通过行政首长协商解决产业重复建设,困难较大。
刘庶明评价说,这是特定时期下的特定政策,这种行政首长协调机制不可能是行政组织。
事实上,在过去已经有类似的合作,比如说政协、人大、政府都有轮流做东形式的、每年一次的协调会议。现在明确由省长、自治区主席牵头协调还属首次。
张国宝也表示, 关于这次提到的行政首长的协调机制,具体怎么建立,由谁来出任,这些具体问题要待下一步落实。
联谊 机制效果不佳
目前,长三角地方政府联席会议制度是国内最有代表性的城市群地方政府协调机制,长株潭和武汉城市群合作模式也是联席会议制度框架。
江浙沪省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以来,已举办过多次联席会议,加强了长三角16个城市间的互相了解,使 接轨上海、互动发展 成为长三角各城市谋求发展的重大战略。区域经济合作通过设立专题合作制度方式推行。
但该协调机制仍存在不足,沪苏浙省际间联席会议制度仍然停留在联谊形式上,没有确立正式的具有一定行政权力的组织,长三角政府协调政策缺乏普遍约束力。
从目前国内通过行政合并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案例综合来看,并没有出现1+1 2 的协同效应,磨合期远远超过预期,甚至多年人选安排问题悬而未决。通过调整行政区划来协调城市群内成员城市的利益,效果不佳。
刘庶明说,东北区域与珠三角也不相同,珠三角在广东省内,属于同一行政区域,推行起来相对容易。
从经济全球化趋势看,国家间的竞争,在地域上已不是单个城市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以城市群为核心的经济区之间的竞争。国内地方政府对辖区内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配置具有主导权,所以城市群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方政府相互间的合作协调机制。
据了解, 大伦敦市政府协调机制模式在发达国家城市群中比较具有代表性。这种机制下,其他非中心城市也有自己的 代言人 ,这些城市的利益不会被忽略,所制定的发展政策可以得到全体成员城市的积极响应, 同城效应 可以更大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