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登庐山(组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中国论文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
有时 诗的张力也不可小觑
唐江州司马白居易
只写了一句
匡庐奇秀甲天下
便使庐山名扬千秋
与之相依者
无数
而另一位宋诗人苏轼发现
横看成岭侧成峰的
奥妙之后
关于岭与峰的话题
再无人敢提起
我等来此
只好弃笔不写
长江和鄱阳
一北一东地浩渺着
此山占全了人间所有的风水
要想识得此山真面目
的确有点难
除非你去请教司马迁
或精读他点燃历史的
那一本《史记》
此山中没有雄似南朝的
四百八十寺
三百余寺倒是有过
东林寺 西林寺 大林寺的
午夜钟声响过之后
香火
旺盛于整个匡庐
而当亚热带的季风
微微吹过白鹿洞书院飞檐的
时候
你才真正意识到
文国诗山 这个雅号
是否名副其实
结庐为舍的周朝七兄弟
确有惊人的目光
占山为神 占山为王 其实都
不重要
融化在青山绿水之中
那才是别无选择的
选择
举目 一只白鹤凭空而来
是七兄弟柴门外的
礼宾小童
特意前来
为老夫
引路? 雾吞含鄱口
不要以为
雾 吞不掉一方山河
君不见
扬子在水雾中 鄱阳也在水雾中
更见浪下三吴
脚下匡庐
千仞绝壁时沉时浮
似一耸无字碑
拒人前来刻写
劲松何处?仙人洞何处?
五步之外 除了雾还是雾
无中生有是雾之绝技吧
谁也休想把持得住
匡庐之雾
无论你是政客 还是墨客
一旦与雾相遇
就必定败下阵来
即便下得牯岭想去归隐
也难以寻到一处
渡口 庐山植物园
在亚热带的匡庐幽境
珍藏起如斯众多的
植物物种
不是神话也是神话
植物们向我点头问候的时候
我却叫不出她们高贵的名字
遂自愧难言
只好去请教碑石下安睡的
植物学大师
陈封怀先生
胡先?X先生
秦仁昌先生
而他们静默 且不答
只让身后的竹林 杉林 樟子林
飒飒索索地
低啸
当我弯腰拾起三根野草
敬放在他们墓碑前时
一炷柏香
燃于心中
其香 幽幽然飘散
责任编辑 王 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