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恩施日报
山乡盛开和谐花
——利川市柏杨坝镇党建引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纪实
通讯员雷红兵
利川市柏杨坝镇连续三年实现信访“三无”乡镇目标,连续三年无民转刑案件发生,成为全市乃至全州有名的平安乡镇。如今,全镇邻里和谐,家庭和睦,社会平安稳定。
党建引领强肌体
柏杨坝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平安稳定建设工作,持续不断抓好基层党建。近3年共调整村(社区)党支部书记35人,其中选派村(社区)党支部书记12人。全镇共有人纳入村(社区)后备人才库,通过改组将一大批年轻有为,会干事、能干事、党性强的优秀党员推举为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极大地增强了村(社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为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及风险防控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各村(社区)强化人民调解委员会、共青团组织、妇联组织、“村花”志愿服务队、“乡贤说理”组织建设,让这些社团组织在村(社区)党支部带领下,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和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调处工作,筑牢化解矛盾纠纷的源头防线。
法治宣传入人心
柏杨坝镇党委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当作大事来抓,将全镇的精兵强将吸纳为普法领导小组成员,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法治宣传队伍遍布全镇29个村(社区),村“两委”成员、村民组长、“五老”人员全是法治宣传员,天入户宣传,让法治宣传无死角。柏杨坝司法所创新“四法”模式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并在全市进行推广。
镇党委、政府一届接着一届抓,通过不懈努力,柏杨坝镇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得到了省、州、市各级领导的肯定,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深受群众欢迎,宣传效果逐步凸显,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逐渐增强,“遇事找法、遇事用法”已成常态。
“三治”融合固根本
在乡村治理过程中,自治是基础、法治是保障、德治是重心,只有将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才能打造一个文明、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
柏杨坝镇大力推进“三治”融合,在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同时,运用法治的思维和方式,教育、引导群众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新时代有美德善行的新农民。
在全镇29个村(社区)建立了以“五老”人员为代表的乡贤说理室。广泛利用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小组会、院子会及评选“道德模范户”等多种方式,开展思想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此基础上,柏杨坝镇综治中心还协助各村(社区)制定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利用全镇各村(社区)组建的“村花”志愿服务队,传播正能量,推进移风易俗,摒弃陈规陋习,文明新风得以扎根。以党建为统领的“三治”融合模式已在柏杨坝镇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