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国内最大的伏流系统利川清江伏流
TUhjnbcbe - 2024/10/22 16:48: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正规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清江,是长江一级支流,发源于湖北省利川市的齐岳山,在它流出利川城区向东奔流不足数十里就陡然深入地底,在腾龙洞形成长达16.8公里的地下伏流。吞云吐雾的腾龙洞在此处蛰伏千百年,与周边浩瀚嶙峋的山崖、石峰、石柱,勾勒出一幅雄奇壮美的画卷。

清江落水洞口(中)和旱洞口(右)

清江,古称夷水,是长江在湖北境内仅次于汉江的第二大支流。据《水经注》云:“因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见其澄清,因名清江”,清江流经利川、恩施、宣恩、建始、巴东、长阳、宜都等七个县市,最后在宜都陆城汇入长江。

清江水系图-出自年长江流域地图集

清江自西向东切割云贵高原东部边缘的鄂西南群山,大部分河段形成高山深谷,急流险滩众多。但最为奇特的则在于它的地下暗河,在岩溶干谷底部常常有溶洼漏斗,漏斗下面接落水洞,落水洞又与暗河相连,最终形成伏流。

清江干流在上游千回百转,流过利川城区东北6.8公里居然流入了一个巨大的山洞,宛如一条巨龙张开的大口把清江吞入腹中,因此被称为“卧龙吞江”。这个巨大的山洞叫腾龙洞,是中国目前已探明的容积量最大的溶洞。平缓的清江水流至狭窄陡峭的落水洞前,猛然跌落成宽40多米、落差30多米的水流,吼声如雷,气势磅礴,跌宕而下,形成瀑布。从这里清江潜入地下16.8公里,开始了它的伏流生涯。

年出版的《利川市志》用不足百字记载了这段清江的奇观:“清江源于利川西部都亭山麓,经齐岳山西麓的檀香洞,潜流至汪营龙洞沟涌出地面,至城东落水洞潜入洞中,于观彩峡露出地面,明流一公里又成伏流,于黄泥坡北黑洞出,经雪照河至乌鞘塘入恩施境。”清江在利川境内干流长92.2公里,不足百公里,竟3次潜入洞中,不得不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清江在地下蜿蜒前行,冲刷出复杂的水系通道,形成腾龙洞的“水洞”。不仅如此,在地质历史时期,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带动鄂西山地的抬升,清江也曾一度改道。原先的清江古河道逐渐干涸,河流冲刷出的地下迷宫,形成了现今腾龙洞的“旱洞”。

旱洞包含多层洞穴系统且支洞繁多,非常容易迷路。因此,尽管早在年的清朝光绪年间就有采硝者进入腾龙洞的记录,但是直到上世纪80年代,科考人员才逐步揭开腾龙洞神秘的面纱。

腾龙洞及清江伏流平面示意图

下面我们通过近现代出版的地图来看看是如何标注这一地质现象的吧!

从以下一系列的这类图可以看出,年光绪版的《利川县志》舆图中就有关于伏流的表示,由于没有地表流向,因此清江流经腾龙洞途中以洞穴地名遮盖;年《湖北舆地图》的利川县舆图也是直接以河流下穿山脉表示,但标注了“响水伏流”;年《中国新舆图》湖北省图中出现了“清江复出”,但没有相对应的流入,不知何故;年《中国分省图》湖北省图则以“伏流”直接表示,这也是很直观的表达形式;民国及建国初期的地图则没有再出现伏流的表示,河流直接以实线表示;新中国成立后地图图例规范化,河流主要是用蓝色线状符号和注记来表示。伏流潜入地下部分不予表示,只在出入口处用蓝色线状箭头表示,因此在绝大多数的地图里我们都看到利川城东的这两段伏流,但是偶尔也有部分大型省级地图集没有表示伏流的现象(如最后两图),这是不是绘图员的疏忽呢,毕竟在这么大型的地图集里出现这么明显错误还是会给不少读者造成困扰的!

年光绪版《利川县志》

年《湖北舆地图》-利川县

年《中国新舆图》-湖北省

年《湖北分县详图》

年《中国分省图》-湖北省

年《湖北省地图集》

年《湖北省地图》

年《湖北省地形图》

年《利川县地名志》

《利川市志》

年《湖北省地图集》

年《湖北省行政区划图集》

年《湖北省地图集》

年《湖北省标准地名图集》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内最大的伏流系统利川清江伏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