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治疗免疫检验点抑制剂诱发小肠结肠炎的注意
TUhjnbcbe - 2020/6/1 7:27:00
哪个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Dr.X陪您读的第篇文章

治疗免疫检验点抑制剂诱发小肠/结肠炎的注意事项:基于炎症性肠病的经验

文献来源:InflammBowelDis.Apr11;26(5):-

特别声明:本文属于医学专业文章,仅供医疗专业人员学术交流。不适合作为非专业人士疾病教育或科普用途。

一、背景信息

免疫检验点抑制剂(ICI)是一种跨时代的创新疗法,通过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显著改善了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结局。

其原理是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细胞相关蛋白(CTLA-4),或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从而达到通过免疫反应杀灭恶性肿瘤细胞的目的。

但另一方面,这种治疗对免疫反应的增强并不具有特异性,因此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事件,从而限制了ICI疗法的应用。

因此,适当控制这些不良事件对于继续免疫检验点抑制疗法(ICI)至关重要。

由于这种疗法相对较新,其相关不良事件的数据目前仍比较有限。目前已经发布了相关的专家共识意见,但证据的基础仍不充分。

免疫介导小肠/结肠炎(IMC)是ICI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常常导致ICI治疗被迫终止。

据报道,ICI治疗后出现肠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有利的抗肿瘤应答反应,表现为存活率的提高。

之前有几项研究显示,免疫介导的小肠/结肠炎(IMC)与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机理和临床特征存在相似性。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尝试使用IBD的治疗方案,去治疗免疫介导的小肠/结肠炎。

二、免疫介导小肠/结肠炎(IMC)的发生率

接受抗PD(L)-1药物治疗的患者,腹泻发生率通常在5%-20%之间。CTLA-4抑制剂造成的腹泻发生率可高达35%。

而当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时,免疫介导的腹泻发生率可高达50%。

相比之下,结肠炎的发生率低于腹泻,抗PD(L)-1治疗的发生率为1%–5%,抗CTLA-4治疗发生率为7%–15%,联合治疗高达20%。

免疫检验点抑制剂(ICI)治疗最常见的严重不良事件是3/4级腹泻,会导致治疗暂停。约2%的患者中,免疫介导的小肠结肠炎可并发结肠穿孔。胃肠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似乎与癌症种类无关。

此外,即使症状暂时缓解,但免疫介导小肠/结肠炎(IMC)的复发风险较高,有研究报道可高达35%。

出现IMC症状的患者群体,还可能存在上消化道炎症。

上消化道受累的患者经常会出现恶心、呕吐和上腹痛,但上消化道炎症通常会表现为非特异性的腹痛或消化不良。

三、IMC发病机制

免疫介导小肠/结肠炎(IMC)的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可能的机制之一,是免疫检验点抑制剂(ICI)在增强T淋巴细胞攻击癌细胞的同时。正常组织细胞也表达这些免疫检验点,因此T细胞的激活导致CD4+T辅助细胞释放出高水平的细胞因子。

所以,通过ICI治疗激活免疫系统会导致各种胃肠道不良事件,例如结肠、小肠、胃、肝脏、胰腺和胆囊。

异常的CD8+T细胞直接浸润也可能在IMC的发展中起作用。表达高水平CTLA-4的调节性CD25+T细胞可能也有助于IMC的发生。

在开始ICI治疗之前,经检测发现出现小肠/结肠炎的患者,外周核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s)升高。

此外,还发现血清中IL-17的基线水平与肠炎的发生率相关。药物治疗期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也会增加IMC的风险。

另一方面,微生物组的变化也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

1
查看完整版本: 治疗免疫检验点抑制剂诱发小肠结肠炎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