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山川相连,携手奔小康澎湃在线
TUhjnbcbe - 2024/5/13 18:26:00
<

山里的“土货”,摇身变为“抢手货”;过去脱贫“等靠要”,现在主动走出去;曾经的支援帮扶单一思路,如今拓展为共同打开发展景深……

自年3月,萧山与利川结对,携手力战“贫困”以来,萧山以“利川所需、萧山所能”为导向,坚持“民生为本、产业为重、人才为要”的方针,两地主动开展对接,建立项目援建、干部援建、资金援建、组团式医疗、教育人才援建相结合的全方位援建机制,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格局,并且立足两地特色,不断创新扶贫协作的思路模式和机制体制,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据统计,四年来,萧山共投入资金1.39亿元,实施项目98个,精准带动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受益贫困人口达名,为携手奔小康注入源源不断的萧山力量。

种下“摇钱树”,铺好致富路,跨越千里,“山川”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画卷壮丽铺展。

产业帮扶筑牢根基

如今,利川市凉雾乡诸天村老书记袁启鲜最常到的地儿,就是村里的“网红”玻璃大棚,看看这些稀罕玩意儿。在老书记眼里,它们是脱贫的“致富之花”。他等待的,不只是花开花落,更是西红花走进诸天村的家家户户。

说它稀罕,是因为一株西红花只产3根花丝,烘干后每根重约0.02克,微不足道的它们却市场广阔。目前全国西红花种植面积仅仅几万亩,在市场上论克卖还供不应求。

诸天村因人多田少、种植方式粗放,一直无法突破收益低的瓶颈。年,萧山与利川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由萧山企业阳田农业与利川凉源农业合作成立不亦乐乎公司,建设运营规划面积达亩的萧山利川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其中一项重要使命,就是西红花在利川的产业化种植推广。

引种成功意味着诸天村农户将新增至少两笔收入。因为气候原因,当地只种一季粮食,冬季农田闲置,刚好种植西红花种球,等来年5月底前收割后,再开始种新一季的粮食。园区负责人孙利明说,目前,已陆续引导村民种西红花种球,西红花种植面积也由原来的30亩扩增至现在的亩,使当地百姓每亩增收1万元以上。

其实,杭州是我国国产西红花的重要发源地,现在,萧山又把最前沿的种植技术带到了利川,所以利川人更喜欢把西红花称作“杭红花”。诸天村是利川有名的“民歌村”,龙船水乡也在这里。“杭红花”的到来,无疑让这场跨越0公里的扶贫协作有了浓浓的“杭情施意”。因为它的背后有宏大的融合计划,在诸天村打造一个“农业+文化+旅游”多元素融合的产业综合体,并积极争创“一带一路”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更期待“杭红花”成为像“利川红”一样的利川地理标志。

一朵红花打开致富之门,一片绿叶撑起幸福生活。在利川,祖祖辈辈都种植茶叶、莼菜、大黄、黄连等,如何让这些“土产品”叩开幸福门?萧山在充分发挥当地优势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植入了数字化思维、产业链思维、高科技思维,通过一个个产业项目,把利川的绿水青山转化成利川的致富法宝,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解决群众民生之困

打开水龙头,清冽的水哗哗地流出来,利川市元堡乡兴场村多人的饮水难题得到了解决。

“真的感谢萧山的扶贫干部,我们再也不用到处去取水喝了。”村民们将感谢之情常怀心间。

元堡乡兴场村是重点贫困村,由于全村属于喀斯特地貌,地表水缺乏。虽然部分村民通了集镇自来水,但三天两头断水是常态,不少村民要跑很远去取水,遇到连晴少雨天气,吃水难就成了大问题。

在兴场村,家家户户都有好几个大水缸,但只要连续一周不下雨,水缸里的水就会见底,村民都为喝水的问题犯愁。即使不见底,水缸里也开始长虫了。讲究的人家,往缸里撒石灰;不讲究的,煮开了照喝不误。后来有点钱了,乡亲们就到处找地方建蓄水池。虽然水缸大了,但靠天喝水的情况没有改变,家里的水要变着法重复使用——洗完脸水不能倒,得接着洗脚。

挂职利川市委常委、副市长的萧山干部吴建华,第一次到兴场村调研时了解到了这个问题,立马想办法解决。“我们萧山有打井的传统,不知道这里是否可行?”吴建华抛出的这个想法,在当地是想都不敢想的。

后来通过专家实地探勘,选择3个点进行打井取水,在米的深处找到了令全村人欢呼的水源,并通过在制高点修建蓄水池,再将水引到挨家挨户。仅仅花了半年时间,就解决了村里多人的饮水难题。如今,在村里,原先的宝贝大水缸都“下岗”了,变成了花坛、储物缸,点缀着农家小院。

在利川,山高坡陡,涧深水急,基础设施落后成为制约脱贫攻坚的一大“拦路虎”,萧山从利川实际出发,首先筹措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破解民生之困。新建元堡乡兴场村产业公路和团堡镇茅田村通组公路,化解了当地群众出行难、产品运输难两大难题;浙江传化集团捐赠万元,帮助建设建南镇卫生院箭竹溪分院门诊住院综合楼,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就医难……这些民生项目,让利川人打从心底感激,也激发了他们要为幸福奋斗的澎湃动力。

凝心聚力组团帮扶

“真不敢相信,我能摆脱困扰多年的背痛。”忠路镇68岁的吴大伯,回忆动手术的场景仍记忆犹新。

原来,吴大伯饱受顽固性腰背部疼痛有5年时间,后来左下肢麻木疼痛,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医院诊断,吴大伯被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椎退行性侧弯畸形。

为吴大伯解除病痛,带来医院院长全仁夫。

在了解到患者病情后,全仁夫决定亲赴利川,为吴大伯手术,并为其免去价值2万余元的手术材料费。全仁夫为病人行腰椎前路OLIF+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该手术方式是目前脊柱外科领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全新理念,具有不破坏脊柱后路的稳定性、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手术时间短等传统术式不可比拟的优点。这无疑填补了恩施脊柱外科领域的一项技术空白。

全仁夫只是萧山医疗帮扶的一个缩影。四年来,萧山帮扶利川在医疗方面共投入万元。对接萧山、利川两地各7家医院结对;发动萧山社会各界捐赠物资合计万元,利川市受益贫困户达3.9万人。

再穷不能穷教育。四年来,萧山对利川教育更是真情付出。自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工程以来,萧山频频输出人才,为远在千里之外的利川教育事业发展助力。年以来,萧山先后选派学校管理干部、教育专家、骨干教师,到利川送培送教、挂职帮扶,在提升利川教育管理水平、打造高品位学校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帮扶,不仅要提高教学质量,给予贫困学生极大关心关爱,让大山深处的利川人感受到来自萧然大地的暖流,也是题中之义。

魏倩是利川市凉雾乡关东村人,就读于南京理工大学。年,父亲去世后留下12岁的魏倩和哥哥,多年来,母亲靠在家务农和做零工维持生计。在得知魏倩家庭的特殊情况后,萧山企业家一次性拿出了4万元助学金,解决了魏倩上学的燃眉之急。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是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中的根本。截至目前,萧山帮扶利川在教育方面共投入.6万元,精准帮扶贫困学生多人,利川市受益贫困学生达7.6万人。

文字:龚洁通讯员钱潇

制图:李健

原标题:《“山川”相连,携手奔小康》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川相连,携手奔小康澎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