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王森罗云岸
8月,走进利川市东城街道白鹊山村,但见绿树成荫,溪水潺潺,民宿错落有致。
近年来,东城街道党工委探索“”发展模式,通过一个非公企业党支部结对帮扶两个村,培植一个主导产业,实现一批村民脱贫致富。白鹊山村抢抓发展机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依托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康养、民宿、文旅等产业,产业从“落地生根”到“开花结果”,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是致富法宝。我们大力探索村企共建发展模式,村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东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向红文介绍,按照村企共建模式,白鹊山村与泉源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共建游泳池,与湖北昌隆生态农业公司共建生态农业观光园,通过龙头带动,带领村民共同发展。村民的收入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了保障。
“以前在外地打零工,一年收入也就6万元左右,还不稳定。看到村里的党员带头发展民宿,我也回来跟着做,现在年收入20万元左右。”燕来居民宿负责人向学荣说。
白鹊山村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民宿。刚起步时,不少村民对民宿产业并不看好。年,流动党员向贞树在村“两委”动员下,从武汉回乡带头发展民宿。他先后投资万元,发展集餐饮、住宿、草莓采摘、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康养民宿。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在党员带动下,村里民宿经营、草莓及李子种植、餐饮服务等逐渐成为支柱产业,还建了游乐场、游泳池,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休闲观光、避暑纳凉。”白鹊山村党支部书记胡昌辉指着依山而建的几处民宿说,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发展民宿、种植水果、就近务工等渠道,收入有了保障,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如今,白鹊山村民宿经济迅速崛起,生态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目前,全村有70户村民发展民宿产业。
酷暑时节,武汉、重庆等地游客纷至沓来,白鹊山村的人气更旺了。
“白鹊山的环境好,气候好,文化底蕴丰富,在这里生活很惬意。”武汉游客如此评价。
“农旅融合、农文融合,让更多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来了还想来。”胡昌辉介绍,为了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白鹊山村以民宿为载体,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完善旅游功能。年以来,白鹊山村增加休闲娱乐和人文元素,以点带面将产业链拉长,修建观光草坪、游乐园,跳摆手舞、唱土家山民歌,栽种樱花、草莓,让白鹊山民宿有得看、有得玩,让游客住得舒服、吃得安心、玩得尽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