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恩施过大年#
12月28日,恩施州文化和旅游局收到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复函,同意恩施州作为中国避暑旅游产业峰会承办地。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作为我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政府智库、业界智囊、理论高地,主导举办的中国避暑旅游产业峰会是我国层次最高、最具影响力的避暑旅游高端论坛,对引领避暑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起到积极深远的作用。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复函指出,恩施州空气质量优良,避暑旅游气候资源丰富,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是湖北省第一个“中国天然氧吧”州,也是全国第6个全域成功创建“中国天然氧吧”的地级市州,多次获评避暑旅游城市、气候宜居城市等品牌称号。恩施州避暑旅游产业发展基础好。近年来,恩施州通过大力发展避暑经济,放大凉资源优势,以“凉”气带动避暑经济的“热”气,在避暑旅游品牌建设、避暑经济发展以及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方面成效显著,在全国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1
近年来,恩施州委、州政府立足大生态、构建大交通、发展大旅游、打造大产业,充分彰显“土、硒、茶、凉、绿”特色资源优势,按照“避暑+”发展思路,把生态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实现“两山转化”的最佳途径,着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奋力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
7月14日,“候鸟”们在苏马荡散步、吃早餐。(魏宏毅/摄)
7月15日,“候鸟”们在苏马荡新市民广场上跳舞休闲。(陈远玲/摄)
丰富避暑业态和拓展避暑链条,把宝贵的“凉”资源变成优质的“热”产业,打造避暑旅游目的地,是恩施州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举措。今年7月、8月,恩施州接待游客.7万人次,避暑度假人数超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7亿元,避暑旅游热度全省第一,接待数量刷新纪录,中国旅游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组织专家组赴恩施开展避暑旅游样本研究。尤其是被誉为“中国凉爽之城”的利川市,成为避暑游客的首选。今年夏天,涌入利川的避暑“候鸟”达60余万人,越来越多的利川人聚集到旅游链上,共享旅游业发展的红利。
避暑是夏季出游的重要动机,避暑旅游产业是夏日经济的新形态,发展避暑旅游是“两山”转化的具体实践,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主动选择,其市场需求大、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现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避暑旅游产业峰会在恩施州举办,将进一步深度整合恩施州气候、生态、自然、历史、人文、产业等优势资源,推动避暑康养度假旅游高质量发展。
信息来源:恩施文旅资讯网·恩施文旅号
欢迎转载·注明出处
〔编辑·刘芳
审核·向锐/魏娜
签发·彭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