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人要学会解释与沟通,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湖北的吴某就是因为性格内向,缺乏沟通能力,把一场本可以解释清楚的误会演变成一桩血案,发人深省。
年7月20日早上,在江苏省昆山市兵希镇的一处废弃的建筑工地上,有工人发现负责看守工地的老楚不见了。
老楚来工地上班已有三年时间,平时工作负责,从没有无故旷工过,老楚所在的这出处工地,位置比较偏僻,工地已经及停工多时,平时只有老楚一个人在工地看守。
这时有工人发现门卫室门口附近有大量的血迹,似乎发生过激烈的打斗,这让在场的工人们有了一丝不祥的预感,有人马上报了警。
警方在现场发现,除了地上的血迹外,现场被人清理过,门卫室的窗户的玻璃上和墙壁上有明显的擦拭痕迹。
老楚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民警对工地展开了搜寻却始终没有发现老楚的踪迹,民警又顺着现场门卫室门口的血迹分布搜寻,发现血迹在工地旁的一处河边就消失了。
这处河边的水草呈倒伏状,民警分析,人会不会在河里面,于是组织人员进行了打捞,经过几个小时的打捞,终于在河里找到了已经遇害的老楚。
从尸体检验来看,凶手使用了匕首和棍棒等凶器,导致了老楚头部和颈部的致命伤。
门卫室分布的血迹一共有两个方向,除了延伸到河边的一条血迹分布外,还有一条血迹一路延伸到那栋已经很久没有施工的建筑物里,民警在这里发现了一堆没有燃烧完的衣物。
在这堆灰烬里,还发现一个被拆掉的手机外壳和一个手机电池,民警在上面发现了不属于被害人老楚的DNA信息。
民警在DNA信息库里比对上了一名叫吴亚的男子,之所以会有这名男子的DNA信息是因为浙江省曾有一起专案,需要都周边人员采集DNA信息进行排查,而吴某就在其中。
吴亚是湖北利川人,时年25岁,案发前十多天在昆山有活动记录,吴亚是湖北某企业派到苏州的技术维护人员,受过高等教育,没有任何犯罪前科,和老楚在生活中没有任何交集。
民警始终都无法将他和制造凶残杀人现场的嫌疑人联系到一起来,民警在深入调查中发现,吴亚曾租住在现场附近的一栋公寓里,通过公寓楼里的监控,民警还是发现一些端倪。
吴亚在19日晚上6点45分过走出公寓,直到20日凌晨才回到住处,回来到时候还多了一个大背包,在公寓只待了一个多小时后,吴亚就带着全部行李离开了公寓。
顺着时间往前推,民警在监控中发现吴亚十多天前外出的时候也背了个大背包,而回来的时候大背包却没有了。
民警获悉吴亚离开公寓后就回了湖北利川老家,昆山警方立即赶往湖北,在利川警方的配合下,将吴亚抓获。
在证据面前,吴亚交代了全部犯罪事实,他是5月份来昆山玩的,他一直比较喜欢探险旅游,所以经常携带的大背包里装有一些户外装备。
吴亚说自己性格内向,走到哪里都不喜欢逛街聚会,而是喜欢独自一个人去陌生的地方探险,尤其是喜欢一些野外的树林或者没人的工地去体验那种探险的感觉,他说他之所以到那处建筑工地去纯属偶然。
十多天前,他用望远镜发现了这处工地,以为是废墟、烂尾楼之类的,他是从工地相连接的一处公园的侧门进去的,开始他并不知道工地是有人看守的。
他在工地一共逗留了十几天,19日晚上八九点钟的时候,他准备离开时选择了从工地大门出去,他以为大门没有锁,没想到推门的时候发现大门是锁住的,在他推门的时候,惊动了门卫室里的老楚。
看见有人,吴亚有点害怕,赶紧躲了起来,但还是被老楚发现了,当老楚质问吴亚来工地干什么,吴亚不知该如何回答。
他感觉在这个时间上,又在封闭的工地里,背上还有一个背包,很可能被老楚当成小偷,觉得自己解释不清楚,说什么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加上吴亚性格内向,向来不喜欢与人沟通和解释,所以让老楚产生了误会。
吴亚的回避态度让两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吴亚情急之下拿起棒球棍试图打晕老楚后赶紧逃走,但是并没把老楚打晕,倒在地上的老楚开始大声喊人。
这下吴亚彻底慌了,他从背包里拿出折叠刀对着老楚颈部就是一阵猛刺,直到老楚没有动弹了,他才清理了现场,在凌晨前逃出了工地。
结束语: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案件,本是一场误会却演变成一桩血案,两个素不相识,生活中没有任何交集的人却在那个夜晚都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如果吴亚不那么内向,不把自己封闭起来,而是多与人沟通,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