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传承红色家风,矢志科技报国 [复制链接]

1#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好,则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则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老一辈革命家高度重视家风,在矢志不渝地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利益奋斗的实践中,开创了红色家风,成为全党全社会称颂的家风表率,为我党和中华民族留下了立家、持家、传家的宝贵财富。进入新时代以后,我们要如何传承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家风呢?


  为了研制新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彭士禄他们从零起步。他重行动、不空谈,埋头苦干,开拓进取,使得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上马两年后开工,开工三年后下水。在下水四年后,年8月1日,核潜艇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创造了世界核潜艇史上罕见的速度。此后,彭士禄又做起了我国核电发展的拓荒牛,先后组织引进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指挥自主设计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成功让我国实现了核电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彭士禄隐姓埋名工作了数十年。49岁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晚年基本失去了胃功能,只能靠一根鼻饲管提供营养。但他从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个人要求,始终以国家的利益为先。


  信仰,每个人都要有,往大了说是中国梦,往小了说是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之所在。为了同一个梦想,彭士禄和所有科研人员开启了加速奔跑的攻关模式。一次次试验、测量数据,又一次次试验失败、苦苦求索……彭士禄带领团队向前迈出的每一步,都与核潜艇建造进度息息相关,他们的研发经历,注定成为核潜艇建造故事的一部分。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看着这壮观的一幕,彭士禄和战友尽情欢呼。“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信仰,新中国用了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就实现了。


  实干,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陈赓大将一句:“你愿意改行吗?”彭士禄几乎是脱口而出:“我当然愿意,只要祖国需要!”很快,彭士禄被派往莫斯科动力学院原子能动力专业深造。正是这段学习的时光让彭士禄与核动力结下了一生的缘分。之后,他像核潜艇一样悄无声息地“深潜”在共和国的核事业之中,紧紧地与其连在了一起,把工作做到极致,收获不凡的价值。


  坚守,才能带来更大的发展。坚守是一种感情投入,更是一种在平凡甚至是逆境中的长期坚持:蝴蝶,选择在茧蛹里坚守,才会有破茧的美丽;苍松,选择在石缝里坚守,才会有傲骨挺拔的英姿;莲藕,选择在淤泥里坚守,才会有出泥不染的高洁。彭士禄坚守了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他硬是把工作做到了极致


  现在,大多人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艰苦细致的工作。作为新时代中坚力量的我们,摆在面前的是一片荆棘丛生但又充满希望的原野。为此,我们必须克服短期心理和临时观念,树牢“功成不必在我辈”的奉献意识,干出一番成就自我、奉献国家的事业。

来源/作者:利川市沙溪乡卫生院李青青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